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琉璃其实就是玻璃人造水晶只是含铅玻璃”京沪工艺美术家为何对名贵材料并不感冒

时间:2023-06-10 09:30 点击次数:187

  “琉璃其实就是玻璃,人造水晶只是含铅玻璃”,京沪工艺美术家为何对名贵材料并不感冒

  这顶头箍式的皇冠主要材质无非就是银和合成宝石,蓝宝、锆石等都是他自己从市场上淘来的碎石,“全冠上大概有四五百颗,采用了6种镶嵌方式”。

  从“五彩斑斓”到“晶莹剔透”,在公众眼中,这些词眼往往与琉璃、水晶等联系在一起,于是琉璃、水晶等也被打上了高贵的标签,塑造出不少品牌乃至大牌。

  然而,来自清华美院、上海工艺美院、东京艺术大学等艺术创作者的眼中,“琉璃其实就是玻璃,人造水晶也只是含铅玻璃”。今天来沪参展的工艺美术家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我们业内,玻璃、琉璃、水晶是同一种材料,都叫Glass,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被中、日、韩、英、美、澳等10个国家50所艺术院校的240件工艺美术作品包围时,普通观众不免带着“寻找宝贝”的心态,希望见证一下什么是“价值连城”。但当天开始的“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却没有提供这样的答案,京沪以及海外美术名校的艺术老师对名贵材料并不感冒。

  在“五彩斑斓”、“晶莹剔透”的展品中,有一张中国古典式的小案几,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所谓“金黄琉璃”。但主创者、上海工艺美院玻陶专业负责人李付彪笑了笑,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坦陈,这就是玻璃做的,只不过熔点比普通的窗玻璃低200度左右,大约为800摄氏度,为的只是便于铸造,更容易获得玻璃液体的流动性。

  “玻璃和琉璃的区别,其实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尤其是‘崇尚财礼’的观念,往往我们艺术创作领域的‘玻璃’,到了商业产品领域就变成了‘琉璃’。”他说,而且人造水晶也只是透明度高的玻璃,主要原因就是含铅。

  李付彪这件名为《空山》的作品,在玻璃案几的台面底部,塑造出山脉形状的连片凹面;而从台面上看去,这些山脉则是连绵凸起,故有空山之感。“这是不是特定的某座山脉造型?”“不是,只是我看了很多山,在自己的意象中‘造山’。”李付彪这样回答记者提问,语气朴素无华。

  而不远处的另一处展台,是李付彪清华美院同窗学友胡东方创作的《山水之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这件同样是玻璃材质的蓝色立方体艺术品,每个人都可以“见仁见智”。从正面看,可以发现凹入玻璃体的山形;而转至背面,这山形则仿佛流动的水形;同时,在山水之间,还有玻璃天然气泡拉成的一层层薄薄轻雾,形成一种别样的“呼吸感”。

  胡东方告诉记者,尽管在烧制过程中可以控制气泡,但更多是随机偶得、浑然天成。“所以,我们清华导师在工作台上放着一座小窑神的雕像,表达对自然造化的虔诚之心。”

  从陶瓷、金属、玻璃、漆艺、纤维、木工、染织、纸艺到雕版等,工艺美术家看中的材料往往是平凡的,不求其名贵与否。在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上,并非没有珠宝首饰,但堪称“奢华之作”其实多为人造用料的纯手工锻造。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的“可能最贵”的展品,是一个“皇冠”。这件名为《缘》的作品,由上海工艺美院金属专业方向的黄智俊老师手造而成,前前后后花了一年。黄智俊介绍,这顶头箍式的皇冠主要材质无非就是银和合成宝石,蓝宝、锆石等都是他自己从市场上淘来的碎石,“全冠上大概有四五百颗,采用了6种镶嵌方式”。比如,在皇冠“帽沿”上,他将细碎的宝石一颗颗手磨为正方形,再根据不同曲面、弧度,“一个萝卜一个坑”地无缝拼接。神奇的是,这个多功能皇冠还可拆卸为两个可以独立使用的部分,“帽沿”可作为发箍,“冠部”可作为发簪或发卡。

  工艺美术创作可以在创新中很传统,也可以在传统中很创新。来自金泽工艺美术大学的原智教授,创作了一件日式祈福工具,类似中国手持的转经筒,他完全忠实于古老的本土技艺——在紫铜等金属主体上,不是采用通常的镶嵌工艺,而是日本特有的“象嵌”工艺,在外表手工捶打进行开槽、开孔,再严丝合缝地填入银丝、银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上海工艺美院时尚与工艺学院副院长陆鸣对日本工艺大师作品表达了一种同行的敬意。“主体上,一只蛙的造型,背景就是银丝、银点构成的经纬,如涟漪波纹一般荡开。”

  “‘薪技艺’的得名,正是取自薪火相传之意。” 世界著名美术馆“21世纪美术馆”馆长兼东京艺术大学博物馆馆长秋元雄史表示:“工艺美术领域的国际展览并不多见,‘薪技艺’展览超越既有的工艺框架,展示新尝试,成为针对现代艺术领域的一次有力批判。”

Copyright © 2027 三牛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